Saturday, November 13, 2010
破地獄與白菊花 (My Grandmother's Funeral)
日期:二○一○年十一月十三日
時間:下午三時正
地點: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
本劇的英文名字「My Grandmother's Funeral」,根據編劇兼演員黃詠詩道出,靈感取材她奶奶(粵語稱爸爸的母親為「嫲嫲」)過世的經歷。
人對死亡會產生兩種矛盾的感情 ─ 恐懼和思念。本劇就是圍繞這兩種感情發展出來。本劇大致分為三部份:
第一部份說明詩詩(黃詠詩的暱稱)與奶奶的關係並不親密,每年只在過年時見面拜年,同時解釋家族的龐大,據說有八十多個直系親屬!劇情推進下去,奶奶逝世前的兩年,前往拜年的親屬只剩下詩詩和她的妹妹,可見中國人家庭關係的脆弱,令我想到近來看的一本書《香港大老:何東》中讀過的一段:「當一家之主離世後,中國家庭便會出現分裂的情況,眾兄弟之間失去了團結的力量,家業分裂,兄弟四散,便成為唯一的選擇。」(頁三五七)。我認為,編劇藉着對家族的描寫,暗諷親友間,貌若親近,實卻疏離的關係,我看得有點戚戚然。
第二部份主要重組那次奶奶道教葬禮的過程。黃詠詩的叔叔是「打齋」師父,演出示範的葬禮儀式均為他指導。我當然不可能把整個過程記下來,回家再搜尋資料,看到一篇《道教喪禮淺析》的文章,簡單介紹了當中的道教科儀,包括七個程序:「開壇請聖」、「誦經禮懺」、「破地獄」、「遊十殿」、「過金銀橋」、「坐蓮花」及「交經送亡」。每個步驟背後藏有相對的意義。黃詠詩出盡渾身解數把過程演繹出來,甚至把整個「破地獄」的過程示範。黃詠詩活潑生動,加上聲線和動作穿插在演出當中,把這些嚴肅的儀式轉化為一種可以欣賞的「藝術」。我相信這部份是此劇的重點,心中隱隱感到這部份具有一些教育意義,我從中最少知道一些知識呢!
第三部份是詩詩對奶奶的回憶及抒發對死亡的見解。主要部份是黃詠詩清唱陳奕迅《月球上的人》,她只用一個簡單的揚聲器唱出來,靜悄悄的演出,我認為這才是編劇最重視的部份。
若這劇將來有機會重演而我又知道的話,我會邀請爸媽一起看。當大家能夠坦誠地多說一些有關死亡的事情,恐懼的感覺必可減少。當大家還活着的時候,就必須珍惜所有的時間。
黃詠詩是一位觀察力強的編劇,她把中國人極忌諱的死亡搬上舞台,這是一種劇場的藍海策略(Blue Ocean Strategy),開拓了一種新意念,提供更多元化的劇目,吸引更多觀眾入場。
同時黃詠詩也是一位反應快,腦筋靈活的演員,她憑此劇目奪取二○○八年「最佳劇台劇獎」的「最佳女演員」,足以證明她的實力不容忽視:
打開場刊,得知黃詠詩將會到香港演藝學院攻讀編劇碩士學位,她這次演出,原來就是籌措學費而來的,可見香港舞台工作者經濟如何拮据。請各位多多支持香港的藝術發展吧!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