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November 20, 2010

歷史重現 ─ 看電子動態版《清明上河圖》後記

智慧的長河:電子動態版《清明上河圖》 River of Wisdom - Animated Version of the Riverside Scene of Qingming Festival

原來以為與這次展覽擦身而過。

我在觀賞看藝術品的時候,屬於喜歡原作的一群。二○○七年香港回歸十週年時,曾經到過香港藝術館看過張擇端的真跡*,及後買了兩本有關的書籍:三聯出版、趙廣超著《筆記清明上河圖》和商務出版《東京夢清明上河圖》,以為對這張存世超過九個世紀的古畫有不錯的認識。因此對於大陸所謂的「電子動態版」抱着觀望態度,再加上這次展覽在「偏遠」的亞洲博覽館,盤算是否值得為此花費車程,參觀原屬於世博中國館展品中的一小部部分,即使朋友主動提出給我兩張門票,當時沒有立刻答應。經過政府和傳媒努力地「放風」,六天內共售出六十萬張門票,不管是好奇還是湊熱鬧,我知道總有方法尋找門票。父母提出想看,我向上段提及的那位朋友要票(有點兒那過吧!),結果他給我兩張票,都是親友買票後沒有時間參觀的。一星期後,妺妹的朋友給了四張周末的門票,結果我、妹妹、弟弟夫婦成為觀眾。

我慶幸自己參觀了這次展覽。

特府拜多年「人流管理」的實戰經驗所賜,安排今次的展覽絕對稱職,從參觀時間、進場離場設計、交通、飲食、休息地方等也為觀眾設想週全。最最重要的因素,就是香港觀眾非常願意配合這些安排,使整過參觀過程暢順而舒適。我非常欣賞主辦當局對觀眾的寬容,雖說場內明文不准使用閃光燈攝影,即使在場的觀眾使用了閃光燈,工作人員也沒有喝止,也沒有如夢囈般擾人的錄音提醒。觀眾反而自律地不在螢幕前近距離使用閃光燈,影響觀賞的過程。即使要拍攝人像,也如我們一樣,站在遠離人群背後的地方用閃光,減少對其他觀眾做成滋擾。這種寬容的氣氛,沒有如監獄執行規條,令我對這個展覽更添好感。單一明確的展品,配合足夠的參觀時間(一小時),觀眾可按不同部分,欣賞日夜交替(每段約四分鐘)的影像,足以對《清明上河圖》沒有認識的觀眾滿足好奇。主辦當局不斷透過傳媒宣傳此電子版作品的「重點」,使觀眾在一百二十米的畫面玩Treasure Hunt,如下圖示的「紅孩兒抱小豬」的一幕,觀賞過程更錦上添花。

今次展覽能喚起多少香港人對欣賞國畫的興趣是一個未知數。就如朋友所言,這個「電子版」的畫面就如多年前的網絡遊戲《巨商》般,沒有過人之處。不過對於一些沒有接觸網絡遊戲的群眾,電子版圖畫也有一定價值吧!我把今次的展品看成是一幅「再創作」(Re-creation),同時欣賞水晶石◎公司用心把現代的科技元素注入古畫中,吸引現代人重新留意這些曾經在中國出現的情景。除了留意古代的繁華外,我更期望更多人留意北宋時代,那種風流儒雅的價值觀,潤澤一下自己的思維,令生活充實美滿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*當時能夠親眼欣賞張擇端仇英兩個《清明上河圖》的版本,我知道是難得的機會,以後才驚覺這機會更是千載難逢。當年展出後,有一段漫長的時間,這些畫作不能再作公開展覽,有說十年,甚至三十年。據聞二○○九年,澳門政府有意借出張擇端的版本展覽,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申請遭拒絕。


◎水晶石創作動能版《清明上河圖》的緣起和經過: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