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October 23, 2010

情書 (Love Letters)



日期:二○一○年十月二十三日
時間:下午八時半
地點:上環文娛中心
劇團:糊塗戲班

《情書》的內容,在「戲橋」中用兩小段文字即可記述,現摘錄如下:

一段由童年開始的愛情故事。數十年來兩個人分隔異地,各有際遇,兩人透過書信訴說彼此的憧憬、夢想、希望及憂傷。

究竟信紙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,維繫愛情?還是信來信往之間,蕩失了自己,蕩失了愛情,將兩人愈扯愈遠?

另外在網上找來首演時的評論,補充更多:

一男一女,各佔台的一方,細細讀出幾十年兩人來往的信件。兩位演員在整個演出,沒有眼神接觸,沒有對手戲,卻令全院觀眾全神貫注兩人的發展,觀眾無不感到動容,感動落淚。這個劇本究竟魔力何在?

就如以上字所載,章信南和程小曼在差不多兩小時的過程中,分站在台的兩邊,只運用對白穿梭交流。這種舞台的安排,把書信溝通的特質演繹得很貼切。文字溝通,方便人類把自己的情感記錄下來,但缺乏第一身接觸的經驗,總帶着一些缺失。章信南和程小曼,他們多年的往來大部份時間依靠書信,見面時間很少,就算他們的語文能力如何高超,寫出來的文字如何真實,也不能逃離文字的「虛」。我想他們之間,僅憑一些短暫的見面交往時間,加上自己大量想像力,產生出對方的印象,他們談戀愛是命中注定的失敗。正如女主角在戲中兩次道出他們的關係(大意說):「如果沒有那些長久的書信來往,我能夠把你(男主角)視為普通男孩子交往」。他們被自己的性格限制,同時被自己想像出來的「對方」限制着;直至結束,男主角的懺悔,才可突破雙方關係,惜為時已晚。

劇本完整,我完全投入在他們演繹不斷的情書,但下半場有些意思略嫌重覆,我沒有看過原著劇本,我想可以在翻譯時用中文的變化來處理這些場口。我的座位較接近陳文剛的那一邊,可以感受章信南的堅定表情下的微妙變化。我第一次看魏綺珊做戲,她很戮力,在上半段演繹時有點過火,後來當程小曼得病後,她演得流暢得多。不可不提就是舞台後作即場伴奏的鋼琴手張貝琳,現場伴奏比錄音,更令我專注投入看故事,感受男女主角的感情變化。

雖然寫/收情書(或書信)是一種極浪漫的事情,不過《情書》調子沉重,熱戀中的朋友要做好心理準備才好進場啊!

自上次看過《獨坐婚姻介紹所》後,再加上今次的《情書》,提高了對糊塗戲班的興趣,相信日後遇到喜歡的啟事,我會繼續入場當觀眾。

No comments: